岳屾山丨“职业背债”与“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为何蔓延?|产业链|职业|法律

文章ID:491时间:2024-11-23人气:

法律 债务 产业链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加深。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创新的非法手段,利用金融监管漏洞与市场操作空间,推动了“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现象的蔓延。

  

这些现象不仅对债务人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法律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权益,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大隐患。

  

一、“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产业链的形成与运作 岳屾山丨职业背债与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

  

“职业背债人”是指专门为他人承担债务,特别是通过虚假信息、伪造材料从金融机构骗取贷款的人。

  

由于背债人通常会获得一定的报酬,他们便甘愿将个人征信和财务状况“包装”成符合贷款要求的样子,从而借款并转交给中介或操盘手。这些“职业背债人”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民工或经济困境中的个体,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金融常识,很容易受到诱导,陷入被操控的局面。

  

例如,典型案例一般是通过不法中介的安排,被包装为“优质客户”,利用伪造的银行账户流水和虚假的资产信息,成功从金融机构贷款,最终却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与“职业背债人”类似,某些企业在经营失败或无力偿还债务时,通过雇佣“职业闭店人”来转移公司债务责任。

  

这些“职业闭店人”通常被用作企业的虚假法定代表人,帮助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方式,将债务转移到他们名下。最终,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通过这种手段“跑路”,逃避法律责任。

  

例如,某些教育培训机构在经营不善后,通过中介雇佣“职业闭店人”更换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以此方式实施恶意破产,逃避向消费者和债权人偿还债务。通过虚假的企业变更与合同,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而原本的企业操控人则逃脱了法律追责。

  

3. 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现象的核心在于,

通过一系列伪造文书、虚假担保、非法借贷等手段,将责任转嫁给那些易受骗的弱势群体。

这些行为通常由不法中介机构操控,整个产业链分工明确,运作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招募与包装背债人

:中介通过虚假宣传和信息包装,帮助背债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背债人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分成,但却无法偿还贷款,最终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资金获取与转移

:背债人通过伪造的资料或虚假的经济状况成功贷款,贷款资金会转交给中介机构或操盘手,背债人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而承担了无法偿还的债务。

  

企业“闭店”与逃避责任

: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某些企业通过雇佣“职业闭店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操控企业进行虚假清算,从而逃避偿债责任。

  

二、法律分析:问题的本质与违法性质

  

1.虚假借贷与恶意逃避债务

  

“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本质上是诈骗公私财务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来看,

“职业背债人”的行为可能构成了金融诈骗。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骗取贷款罪。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而“职业闭店人”现象中,企业主通过虚构的股权变更、虚假资产处置等手段,逃避偿债责任,涉嫌违反《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构成虚假破产或诈骗行为。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恶意变更与逃避债务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违反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2.不正当竞争与消费者权益侵害

  

企业通过“职业背债人”或“职业闭店人”转移债务责任,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这种行为不仅构成了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企业通过恶意的操作逃避责任,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信用基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背债人与贷款机构或平台签订的借款合同可能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而无效或被撤销。

  

(2)“职业背债人”通过虚假投资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高回报,实则没有能力按时还款或完成投资回报。或利用多个借贷平台或社交网络,设立虚假的集资项目,引诱他人投资并承诺高收益,但这些资金并未用于项目或其他合法用途,而是用于自身债务的偿还或个人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背债人以“投资回报”为名义吸引公众资金,而没有经过合法审批并承诺回报,且没有实际的投资项目支撑,那么其行为就有可能构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

  

三、打击“职业背债人”现象的法律应对

  

1.加强金融机构与平台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贷款平台等金融机构的审查,特别是对高风险贷款的审批。金融机构应严格核实借款人身份和信用,确保贷款不被用于不法目的。此外,应加强对“职业背债人”行为的监测,确保金融机构避免成为违法行为的温床。

  

2.强化司法追责与刑事打击

  

对于利用“职业背债人”进行非法操作的中介机构和企业,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从本质上认定其为诈骗行为,而非普通的民事纠纷。对于涉嫌“跑路”的企业,应加强刑事侦查,结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确保相关责任人承担法律后果。

  

3.提升消费者保护与法律教育

  

加大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金融消费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应通过普法宣传和法律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避免成为“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产业链中的牺牲品。

  

4.跨部门联合打击与信息共享

  

“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现象涉及多个部门,如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特别是在侦查和打击跨领域欺诈行为时,形成合力,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违法行为。

  

“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现象的蔓延,

揭示了当前市场监管体系和金融环境中的多重漏洞

,给社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带来了巨大风险。

  

为了有效打击这一新型的犯罪手段,需要从法律、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法律执行、完善监管机制和提升公众法律意识,打破这一黑灰产业链,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公正。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加深。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创新的非法手段,利用金融监管漏洞与市场操作空间,推动了“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现象的蔓延。

这些现象不仅对债务人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法律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权益,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大隐患。

一、“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产业链的形成与运作

“职业背债人”是指专门为他人承担债务,特别是通过虚假信息、伪造材料从金融机构骗取贷款的人。

由于背债人通常会获得一定的报酬,他们便甘愿将个人征信和财务状况“包装”成符合贷款要求的样子,从而借款并转交给中介或操盘手。这些“职业背债人”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民工或经济困境中的个体,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金融常识,很容易受到诱导,陷入被操控的局面。

例如,典型案例一般是通过不法中介的安排,被包装为“优质客户”,利用伪造的银行账户流水和虚假的资产信息,成功从金融机构贷款,最终却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与“职业背债人”类似,某些企业在经营失败或无力偿还债务时,通过雇佣“职业闭店人”来转移公司债务责任。

这些“职业闭店人”通常被用作企业的虚假法定代表人,帮助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方式,将债务转移到他们名下。最终,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通过这种手段“跑路”,逃避法律责任。

例如,某些教育培训机构在经营不善后,通过中介雇佣“职业闭店人”更换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以此方式实施恶意破产,逃避向消费者和债权人偿还债务。通过虚假的企业变更与合同,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而原本的企业操控人则逃脱了法律追责。

3. 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现象的核心在于,

这些行为通常由不法中介机构操控,整个产业链分工明确,运作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招募与包装背债人

:中介通过虚假宣传和信息包装,帮助背债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背债人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分成,但却无法偿还贷款,最终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资金获取与转移

:背债人通过伪造的资料或虚假的经济状况成功贷款,贷款资金会转交给中介机构或操盘手,背债人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而承担了无法偿还的债务。

企业“闭店”与逃避责任

: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某些企业通过雇佣“职业闭店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操控企业进行虚假清算,从而逃避偿债责任。

二、法律分析:问题的本质与违法性质

1.虚假借贷与恶意逃避债务

“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本质上是诈骗公私财务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骗取贷款罪。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而“职业闭店人”现象中,企业主通过虚构的股权变更、虚假资产处置等手段,逃避偿债责任,涉嫌违反《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恶意变更与逃避债务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违反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2.不正当竞争与消费者权益侵害

企业通过“职业背债人”或“职业闭店人”转移债务责任,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这种行为不仅构成了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企业通过恶意的操作逃避责任,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信用基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职业背债人”通过虚假投资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高回报,实则没有能力按时还款或完成投资回报。或利用多个借贷平台或社交网络,设立虚假的集资项目,引诱他人投资并承诺高收益,但这些资金并未用于项目或其他合法用途,而是用于自身债务的偿还或个人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背债人以“投资回报”为名义吸引公众资金,而没有经过合法审批并承诺回报,且没有实际的投资项目支撑,那么其行为就有可能构成

三、打击“职业背债人”现象的法律应对

1.加强金融机构与平台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贷款平台等金融机构的审查,特别是对高风险贷款的审批。金融机构应严格核实借款人身份和信用,确保贷款不被用于不法目的。此外,应加强对“职业背债人”行为的监测,确保金融机构避免成为违法行为的温床。

2.强化司法追责与刑事打击

对于利用“职业背债人”进行非法操作的中介机构和企业,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从本质上认定其为诈骗行为,而非普通的民事纠纷。对于涉嫌“跑路”的企业,应加强刑事侦查,结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确保相关责任人承担法律后果。

3.提升消费者保护与法律教育

加大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金融消费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应通过普法宣传和法律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避免成为“职业背债人”和“职业闭店人”产业链中的牺牲品。

4.跨部门联合打击与信息共享

“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现象涉及多个部门,如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特别是在侦查和打击跨领域欺诈行为时,形成合力,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违法行为。

“职业背债人”与“职业闭店人”现象的蔓延,

,给社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带来了巨大风险。

为了有效打击这一新型的犯罪手段,需要从法律、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法律执行、完善监管机制和提升公众法律意识,打破这一黑灰产业链,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公正。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news.cehuawang.cc/hlwzxwz/eab4be85e37d9882e8b4.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温馨小提示: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随机文章:

我国将增加6万亿元地方债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化债,合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新闻频道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

互联网资讯 2024-11-23 09:02:02

COP29谈判陷僵局 达成目标任重道远

COP29谈判陷僵局 达成目标任重道远-

互联网资讯 2024-11-20 21:20:34

高端访谈丨期待秘中各领域合作更进一步——访秘鲁国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卢安纳

高端访谈丨期待秘中各领域合作更进一步——访秘鲁国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卢安纳-

互联网资讯 2024-11-13 13:47:32

英加美三名人士获颁2024年京都奖

英加美三名人士获颁2024年京都奖-

互联网资讯 2024-11-10 21:43:03

列国鉴·美国|记者观察:决战“蓝墙”的最后疯狂

列国鉴·美国|记者观察:决战“蓝墙”的最后疯狂-

互联网资讯 2024-11-07 16:33:12

德媒称大众集团考虑降薪

德媒称大众集团考虑降薪-  大众集团9月宣布考虑裁员并将关闭其在德国部分工厂。

最新资讯 2024-10-29 18:39:54

新华时评|谈阿斯麦的“不自由”

新华时评|谈阿斯麦的“不自由”-因订单不及预期和业绩展望下调,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近日股价大跌,失去欧洲市值最高科技公司的头衔。

最新资讯 2024-10-19 22:21:25

“南方觉醒”微纪录片|“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它的诅咒”——燃烧的美索不达米亚(二)

“南方觉醒”微纪录片|“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它的诅咒”——燃烧的美索不达米亚(二)-1927年,一支由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石油公司组建的联合勘探队来到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开始钻探巴巴古尔古尔油井。在巨大的财富面前,殖民者的贪婪暴露无遗。英法只向伊拉克支付每吨石油4个金先令的特许权使用费,相当于当时每吨原油价格的12.5%。

最新资讯 2024-10-19 22:21:20

今日投资参考:存量按揭利率调整落地交易量放大利好互联网券商-股票频道

平安证券指出,本轮市场的政策底信号已经呈现,尽管指数表现快速向上,但本轮行情仍有向上空间。今日投资机会解析存量按揭利率调整落地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有关事宜,明确1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在与商业银行市场化协商调整房贷利率加点幅度的同时,也可协商调整重定价周期。稀土重磅条例即将施行《稀土管理条例》将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新资讯 2024-10-02 14:29:01

中东战地手记|战火中的贝鲁特

中东战地手记|战火中的贝鲁特-

互联网资讯 2024-09-29 18:55:46

最新!德国全面恢复边境检查

最新!德国全面恢复边境检查-

互联网资讯 2024-09-25 19:41:25

日称俄军机连续侵犯领空,发射热焰弹警告

日称俄军机连续侵犯领空,发射热焰弹警告-

互联网资讯 2024-09-25 19:41:24


TOP